首页> 资讯中心 > 要闻关注
小水滴跑两会:倾听两会“水声音”

发布时间:2021-03-10

来源:本站

全国人大代表罗小云: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“江西力量”

□记者 石珊珊 万菁

“江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从最严格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端发力,全方位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,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‘江西力量’。”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省副省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在接受记者视频连线采访时说。
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保护与发展,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长江经济带建设要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,强调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作为长江流域沿线省份,江西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?罗小云认为,应着力做好四篇“水文章”。

“防洪安全文章”是重中之重。“针对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中暴露出来的防洪薄弱环节,我们将推动‘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’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尽快补齐防洪短板。”罗小云说。在河道综合治理、长江堤岸加固、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、河湖“清四乱”常态化规范化等方面,江西也将持续发力,确保长江和鄱阳湖防洪安全。

江西还将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水源工程建设,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谋划新建峡江等一批大型灌区,做好“供水安全文章”;坚持把长江江西段与“五河一湖”作为一个整体,系统推进全流域治理,继续整治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,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,做好“水生态安全文章”;打造更有文化内涵的水利风景和幸福河湖,加强水利遗产发掘、保护和开发、利用,做好“水文化文章”。

鄱阳湖治理,历来是江西的重点水利工作。江西94%的国土面积属于鄱阳湖流域,97%的江河水量汇入鄱阳湖后再向北注入长江。确保鄱阳湖“一湖清水”,江西做了哪些努力?

“鄱阳湖是江西生态环境的一面‘镜子’。”罗小云说,江西制定了《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(2016—2020年)行动计划》,明确从夯实工程基础、强化管理、深化改革等方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持续强化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,确保鄱阳湖“一湖清水”。

“现在来看,我们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符合中央精神,符合江西实际,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、促进江西绿色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”罗小云感触颇深。

同时,江西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,发布全国首个河湖长制工作省级地方标准,出台《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》《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》和《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暂行办法》,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。深入开展“清河行动”专项整治、消灭Ⅴ类及劣Ⅴ类水专项整治、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、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等,鄱阳湖生态面貌持续改善。

“制度创新推动江西形成了团结奋进治水的良好局面,随着水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一系列措施的有序开展,我们的‘母亲湖’一天天在变美。”罗小云说。数据显示,2015—2019年,江西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从81%提升到92.4%,入长江断面水质稳定至Ⅲ类,总磷平均浓度从高峰时的0.087毫克每升降到0.048毫克每升,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。

“永远保持鄱阳湖‘一湖清水’,是党中央的嘱托,是全国人民的期望,也是江西人民的追求,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完成这个光荣使命。”罗小云语气坚定。

全国政协委员霍卫平:建议推行“水盆子”县长负责制

□记者 杨晶 马晓媛

“甘肃省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,围绕‘建设造福人民的健康河湖、美丽河湖、幸福河湖’这一主线,不断创新机制做法,加强河湖管护,有效解决一大批‘四乱’问题,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工作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霍卫平认为,自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实施河湖长制以来,各地全面建立了党政同责的工作机制和五级河湖长体系,河湖面貌显著改善,河湖水质稳步提升。但从中央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看,个别地方重审批轻监管、重GDP轻生态、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仍然存在。

“一些企业通过在深山深沟或江河堤岸埋设暗管偷排污水废料,严重威胁饮水安全,严重破坏生态环境。”霍卫平说。

深挖根源,症结何在?霍卫平认为,个别县级领导新发展理念树得不牢,河湖长制主体责任扛得不稳,工作落实不严不实不细,对污染等问题明知不问或不闻不问,甚至听之任之、包庇纵容。

河湖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。在霍卫平看来,落实河湖长制,要重点用好县乡基层河长的力量。“他们身处‘前沿哨所’,发挥着‘末梢神经’的作用。建议借鉴‘米袋子’省长负责制和‘菜篮子’市长负责制,推行‘水盆子’县长负责制。管好‘水盆子’,用好‘盆中水’。”

霍卫平建议,要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,贯通省市县乡村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链条,发挥县级总河长牵头抓总、统筹谋划、督促落实的作用,压紧压实乡村两级属地管理责任,凝聚县级水务、住建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,构建全县“一盘棋”的河湖管护机制。同时,应制定最严格的河湖管理保护奖惩办法,既正向激励、树立标杆,强化示范引领,又反向约束、形成震慑,倒逼责任落实。

如何护好“水盆子”?霍卫平认为,要落实县级河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制,加强县域湿地保护和农村河湖治理,整合县级各类涉水资金,根据区域流域特点,以流域水系为脉络,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分步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。同时,应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项目,形成河库互补、引排顺畅、利用高效的水循环体系。

既要护好“水盆子”,更要用好“盆中水”。霍卫平说,要坚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,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,严格推行流域区域、特别是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;持续推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价改革,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;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,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精准补贴机制。

同时,霍卫平建议开展县与县之间的水权交易,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流转。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,完善节水制度标准,强化节水监督管理。推进河湖水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与修复,恢复扩大江河湖泊生态空间,实现县域河湖水量充沛、水质优良、岸绿景美、人水和谐。

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军:加快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

□记者 石珊珊

“‘十四五’时期,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,水利部门应加快推动水治理能力现代化,特别是要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周建军建议。

周建军认为,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提升管理水平。“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,长江、黄河等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基本形成,流域治理已经形成了一些框架。”他说,“在此基础上,要把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放到第一位。”

如何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?周建军建议,以“水资源工程”重新定位大型水电工程,以全流域安全、水资源和生态需求作为工程的主要目标功能,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。“水利水电行业也要积极创新发展,为推进江河上游国家清洁能源高地建设发挥优势、做出贡献。”周建军说。

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周建军关注的重点。他认为,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,坚持以水定需、量水而行,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,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,走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全国人大代表陈旭斌: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

□记者 石珊珊

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农业生产基础。”全国人大代表,广东省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、总工程师陈旭斌说。

乡村振兴战略与水利工作密切相关,实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,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。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农田水利、农村饮水、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陈旭斌说。

陈旭斌建议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改善农村饮水条件;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,提升乡村堤防的防洪标准;全面推行河湖长制,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,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。

陈旭斌还非常关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。他说:“要加强乡镇涉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,建立人才激励机制,鼓励大中专院校水利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农村‘四支队伍’中去,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人才合力。”

全国政协委员李原园:适应新阶段发展需求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

□记者 马晓媛 杨晶

“这次两会一个很重要的议题,就是讨论‘十四五’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,其中对水利提出了很多新的任务和要求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接受采访时说。
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,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,要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在新形势下,水利应该做什么?李原园认为主要应构建系统完备、高效实用、绿色智能、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,可着眼两方面重点筹划布局。

一是构建国家水网,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。我国南方水多、北方水少,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,许多地方形成系统性、长期性、累积性的水资源短缺和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等问题。李原园建议,通过构建国家水网,实现江河湖库之间的互连互通,统筹调配水资源以保证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。同时,针对我国防洪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,建议构建安全可靠、人水和谐的防洪减灾体系,提升防灾减灾能力,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。

二是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李原园建议,应不断提升水利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,用现代化的科技提升水利建设管理能力。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,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、安全利用,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,促进水资源与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。

“还要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。”李原园建议,“进一步加强水源区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加强河湖生态保护,保证河湖生态流量,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综合治理。同时,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,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,统筹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。”

针对“十四五”水利发展规划制定方面的情况,李原园认为,“十四五”是国家迈向新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,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“十四五”水利发展规划确定为水安全保障规划,体现了中央统筹安全发展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。目前,水利部党组正在开展“三对标、一规划”专项行动,在与中央决策部署政治对标、思路对标和任务对标的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“十四五”水利发展规划顶层设计,同时推进一系列专项规划的制定。

“希望今年这些规划能够尽快陆续出台,形成完整的‘十四五’水利发展规划体系。”李原园说。

来源 | 中国水利报